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赋能医疗企业创新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大数据技术”、“AI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等专业术语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视野,新兴技术的应用为时代创新发展提供了无限多的可能。具体到医疗领域,更是离不开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它能为传统医疗行业的发展不断输送新鲜养分,在提升医疗行业服务水平、降本增效的同时,也能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先进有效的诊疗方案、更便捷舒心的诊疗流程及体验。

1

新技术的应用为推动医疗创新提供无限可能


大数据通过获取足够多的样本信息,结合人工智能的强大数据分析及推演能力,将根据患者需求快速定制精准化的医疗决策方案变为可能。这意味着新技术的应用,使数据分析、诊疗方案决策和医疗创新等方面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互联网诊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它将“智慧医疗”、“智慧服务”与“智慧管理”三者进行有机结合,具备智能、高效、一体化等特点,是一种远程医疗协同服务新模式。它集中体现了新技术与传统医疗模式结合下的创新与发展。


图片

2

互联网时代,实体医院纷纷加速布局线上诊疗


2016年,我国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传统医疗资源已经无法适应群众看病难就诊的需求,政府部门开始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诊疗”也应运而生。这是医疗行业与广大民众的双向选择,一方面,推进“互联网+医疗”是进一步贯彻以民为本、健康中国的发展要求,是提升医疗整体服务和管理水平、有效环节医患供需矛盾的关键手段,另一方面,众多医疗机构也在寻求创新和商业化上的突破,以求在更好的服务患者的同时,也能为今后的发展寻找到新方向、新渠道、新增长点。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自此以来,互联网医疗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容量,且发展态势愈发兴盛,已渐渐成为国内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创新。


图片


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国内已批准了将近2000家互联网医院,30余省已建立了省级医院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平台,国家和省级层面已累计出台了至少160多项互联网医疗有关的政策举措,并逐步构建起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和服务质量监管体系,以进一步保障互联网医疗服务质量。

综合性医院比重近七成,是互联网医院建设的主体,除此之外专科医院、中医医院也在纷纷加速建设进程。国内,一半以上的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实施了预约就诊,4000多家医院能够实现按时段精准的预约诊疗。远程医疗服务已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地级市及地区乡镇,从而使基层医疗优势资源增多,进一步推动了其服务能力建设。


图片


国内互联网医院已经进入集中建设期,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更是加速了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发展,其发展不仅进一步确保了病患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减轻了医院实体医疗健康服务的压力,减少了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等。在线诊疗现已具备相当规模的用户基础,截至2021年底,国内在线诊疗用户数已达到2.98亿人,比2020年增加了8308万人,在线诊疗用户占网络用户总数的28.9%。

图片

当下,国内近9成的实体医疗机构、互联网相关企业均在积极布局。不难看出互联网诊疗是医疗行业的大势所趋,是传统医疗行业发展的破局关键,是通向未来的新赛道。

3

大势所趋,“互联网诊疗”前景光明


2022年2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出台了《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针对互联网诊疗行为和诊疗监督管理制度所建立的相关细则,作出了具体而详尽的规定,为规范化解决互联网诊疗的安全问题、维护医疗健康服务的安全和质量提供了保障。这是对2018年颁布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等“两办法一规范”的进一步深化,也表明近年来互联网诊疗服务取得了飞速的成长,过程中虽然产生了一些问题,但趋势难挡。

再次颁布如此细致且有针对性的政策,是为了更好的为互联网诊疗未来的发展提供更为明确的政策指引和更为细化的监管要求,从而更进一步打消市场的顾虑,更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对便捷医疗健康服务的需要,增强市场导向及政策支持。


图片


大势之下,乘着大数据技术”、“AI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发展的东风,医疗行业迎来了创新发展的高峰。新技术高速发展视域下的产物——互联网医院的获客优势更加显著,同时也为未来的医疗数字化营销、和更具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国家政策提倡、民生发展所需的社会背景下,更多企业需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紧跟发展浪潮,积极拓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运用,向着未来不断寻求突破。

在11月的《数字化医疗和全渠道营销》峰会上,我们将深入讨论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营销等问题,在峰会上欢迎大家畅所欲言,头脑风暴,如果您想要参加峰会,可以申请报名。


图片